大嫂第一胎生了个女娃,终归刘氏也是高兴的。
夏家终于开始开枝散叶了,而她这早年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的将这些儿女拉扯大,以前受过的罪受过的累,看到这哇哇落地的小生命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大儿子生了大孙女,那自然是待遇不同的。再家上现在夏之雪如今给家里赚了钱,所以刘氏决定这一次孙儿的满月酒要大办特办。
仔细想一想,自从二姐到后山那个谁家里都已经大半年没回来。虽然二姐很少回娘家,但娘时不时的会做些鞋子衣裳带点好吃的让大嫂送过去。
可是在大嫂送过一次之后,就跟刘氏大吵了一架。就说是娘分心,有好东西都只顾着女儿,自己的大儿子却从来没想着帮衬一点。
刘氏气急了,“你怎能说这种没良心的话,平儿是家里的长子,他可没少得好处。
就拿雪儿赚的银子交给我,我不大部分都给家里贴家用了,你想一想平儿平日里干不了苦活累活,这不都是靠这些银子养活一大家子。”
“可是娘啊,俗话说的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这只是她娘家,再说了你看看她平日里过年过节的哪次送了点过来给你老人家孝顺你啦。像这种不孝女,你竟然还时时叨叨的念着他,有好东西就想留着送给她。”
刘氏被大媳妇伤的心窝窝都在痛,说实话她也不是偏心,还是她心项口的内疚一直都没消。
她虽然一直口口声声说当日那个决定是为了她二女儿好,可是她一见到二女儿嫁过去之后过那个穷苦日子,内心又无比的纠结愧疚。
自从大吵一架以后,刘氏每次梢东西就只能暗暗的偷偷摸摸。
这说到底夏之柳都半年没回娘家了,所以就趁着这一次孙女的贺礼,无论如何她都想将二女儿叫回娘家来贺喜。
罗媒婆将信带到了,回来之后刘氏就眼巴巴的直接问,我二女儿会回来贺喜吗?
可罗媒婆却只是摇摇头说,“你女儿并没有具体给回信,说是要再想想。
九娘啊,看来你这二女儿对你可是无比的憎恨啊,就怪你当时那么急着就给她嫁了换亲,一没有聘礼,二没有办酒席。
她心里呀,对你恨着呢。”
——
刘氏虽说想大办酒席,但夏之雪觉得刚家里挣点银子就高调怕不妥。刘氏最后被说服,就不打算大办炒饭,只是请家里亲戚随便吃一餐。
刘氏虽说只是随意的吃一顿,可是平日里那些没有走动的亲戚。外村的、村子里、在五福之内的亲戚全都过来送送礼贺喜。
虽只是个丫头,但总算是现在有后了。刘氏总归还是高兴的,反正这头一个是孙女,接着生总能生出孙子的。
虽刚开始孩子落地时还有一点黑丑黑丑,一小团的慢慢的长大,粉嫩粉嫩的面容软弱软弱的,一天比一天看着可爱。
刘氏天天都得空就如照顾孙女,又是给银子又是让在镇上的夏之雪买了一些红纸夹起来分给了灶神奶奶策神,还有井边的青龙神,磨旁的白福神。就连猪圈也有神,还有小儿神各路神都给烧了一遍。
还给村子边上那一棵百年的大槐树都给烧了纸钱,边烧纸钱还边嘴里念念叨叨的。
都是一些祝福孙女的话还不忘在末尾要加上“来日等媳妇再怀上了,定要抱个大孙子。”
夏之雪在一边忍不得又多了一句嘴,“娘,孙子孙女儿都一样,都是亲骨肉。”
忍不住还在心里多嘴了两句,谁说女儿就不如男了,你看看他们夏家要不是她能挣上几个银子,靠他大哥来养家,估计养活他自己都难。
刘氏跟大嫂的关系也因为这个小孙女的出现缓和了很多,只要大嫂屋里传来小娃哇哇哭声,刘氏不管多晚都会从床上爬起身来,去帮着哄小孙女。
嫂子在坐院子时,夏之雪也会放下铺子里的活,三头两头的回枇杷村带上大鲫鱼,猪蹄儿,猪肉等等能下奶的荤食。
猪脚拿回家中,刘氏就亲自下厨了,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足足炖上一个时辰。相当于汤熬的,白白的香浓扑鼻给嫂子下奶。
这一家人照顾的好,小团子也越长大,一天一个模样。刚生出来时还是黑黑的一团,这一日一日的喝着奶,越来越白白胖胖,真的是软萌软萌的。
转眼到了八月初五,那天刚好是小团子满月的时间。就在这里的一大早上,她家的院子里热闹了起来。
都是来了刘氏的娘家人,还有几个后辈亲戚。在小团子出生三日时,两个